 |
俞佑世
原名俞尧聪,浙江杭州人,医生。1933年2月中旬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护委员会赴长城抗战各前线关口战地救护,足迹遍及北戴河、遵化、蓟县、古北口、密云、康庄、多伦等地,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的同事拍下大量影像记忆。1933年11月在上海出版《古北口记忆》画报,纪录前线战士奋勇的牺牲。
|
 |
沙飞 (1912—1950)
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1926年参加北伐。1936年9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奔赴华北前线。1937年9月在山西太原担任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1937年12月在河北阜平参加八路军,先后担任《抗敌报》社副主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科科长、《晋察冀画报》社主任、《华北画报》社主任。
|
 |
方大曾 (1912-1937)
原名方德曾,笔名小方,北平人。17岁时发起成立“少年影社”。1931年918事变后,参加《反帝新闻》和《少年先锋》编辑工作。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后,到前线采访,活跃于长城内外。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任中外新闻学社摄影记者、全民通讯社摄影记者及《大公报》战地特派员,赴前线采访。1937年9月30日发表最后一篇报道后失踪,牺牲于抗日前线,时年25岁。
|
 |
雷烨 (1914-1942)
原名项金土,浙江金华人。1938年奔赴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被派往晋察冀边区任前线记者团记者。1942年4月20日,雷烨在平山县曹家庄,遭遇日寇包围,在紧急情况下,他用手枪掩护警卫员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南段峪村身负重伤,他从容地砸碎了照相机和自来水笔,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壮烈殉国。
|
 |
罗光达 (1919-1997)
浙江吴兴人。1938年春参加上海职业青年救亡团,后奔赴延安,同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冬,调至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任新闻摄影记者,于1939年春节在前线驻地与沙飞共同举办了摄影展览。1942年任晋察冀画报社副社长、社长。1944年去冀东组建晋察冀画报社冀热分社,任社长,创办了《冀热辽画报》。
|
 |
孟振江 (1919-1947)
河北肃宁人。1940年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到冀中军区第二期摄影培训班学习。毕业后回八分区工作,任摄影员、摄影组长。1945年参加察南、绥东战役。1946年到山东解放区采访并展出新闻照片。1947年冀晋军区政治部摄影股长。1947年11月在解放石家庄战役中牺牲,年仅26岁。
|
 |
石少华 (1918—1998)
广东番禺人。1938年春赴延安,先后进入陕北公学、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9月随抗大总校迁往华北敌后,历任记者团摄影记者、冀中军区政治部宣传部摄影组长、摄影科科长;1943年任晋察冀军区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1948年任华北画报副主任。1985 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协会主席。
|
 |
张进学 (1924-1993)
河北阜平人,1938年入党。抗战期间,历任警卫员、通讯员、摄影员、排长、连长、指导员、采访科长。1942年由晋察冀画报社派往冀东加强摄影工作,一面当记者,一面当连长,作战勇敢,多次受到冀东军区通报表扬。1943年在承德附近战斗中负重伤。1945年8月30日拍摄了八路军收复山海关通过天下第一关的历史影像。
|
 |
王雁 沙飞女儿
“他们用照相机把中国军队与万里长城组成了义勇军进行曲!”
|
|
 |
严欣强 外文社高级编辑
“用照片留住我们的长城!”
|
 |
张保田 原中国电力协会秘书长
“长城民族的象征,抗战民族的独立,我用一生寻找长城和抗战的交汇点。 ”
|
|
 |
刘钢 收藏家,国家一级品酒师
“在寻找当年长城抗战遗迹的过程中我曾想:如果时光倒转我和我的这帮朋友一定会参与其中。那过程一定是很惨烈的,幸运的是我们胜利了。”
|
 |
郑严 中国长城学会两刊编辑部主任
“不忘这些照片,记住这段历史!”
|
|
 |
洪峰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副调研员
“长城是民族的沧桑。追寻逝去的长城,就是追寻民族的不屈。”
|
 |
张和 建工院退休高工
“珍重历史,爱我长城!”
|
|
 |
张培 自由职业者
“让人们记住历史,记住浴血奋战在长城上,用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29军官兵。这不仅是对先烈及其后代的一种慰祭,也是对我们民族的抗战史的一种挖掘。。”
|
 |
严共明 教师
“用我们的青春捍卫长城!”
|
|
 |
连达 自由职业者
“走在斑驳的古长城上,用手触摸着沧桑的历史,感受到的不仅是我们民族悠久的文明,也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我们责无旁贷的要把他记录并传承下去。”
|
 |
李炬 自由摄影师
“老照片记录了特定时代的历史特征,长城抗战的历史影像更是老照片中的精品,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
|
 |
顾蕾 公益组织工作人员
“长城永远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
 |
程长进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编
“用影像记下那段历史,让后人缅怀抗战先烈”
|
|
 |
刘鼎武 工程师
“绝不忘记!绝不可忘记!”
|
 |
郭峰 公司职员
“给当年的抗日先烈们敬酒了~~~~~~!”
|
|
 |
尚珩 文物工作者
“长城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前奏,先烈的鲜血和努力不会白费。”
|